top of page

避震減碳 使用優質再生綠建材

已更新:1月15日

作者:陳文卿/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理事、再生綠建材產業推動聯盟召集人


  四○三花蓮大地震後不久,我看到某機關的辦公大樓進行外牆及結構補強的施工,這當然是未雨綢繆的正確措施。可是屋齡約三十多年的建築物,說不上是危老建築,而公家廳舍的設計施工照說是很嚴謹的,耐震的結構強度也應該是足夠的。問題出在機關業務擴編,員額增加後,原有辦公空間不敷使用,只好加蓋一層,於是建築物的載重增加了,原有的結構強度可能就不足了。


  這類情形,其實民間建築物到處都是。建築物頂樓加蓋,或陽台外推再增砌外牆改裝成房間,甚至將樓地板向外延伸。住戶在意的是增加使用空間,但建築物的結構是否安全,就無法顧及了


  以前大家對違章建築,擔心的大多是防火逃生等問題,可是耐震安全問題可能更重要但除非因震災發生明顯的危害,民間建築物多半不可能因違章加建而主動做結構補強,因此建築物的隔間及內裝構件的輕量化就十分重要。建議不論是新建築物或既有建築物進行室內裝修施工時,一定要盡量選擇輕質建材。尤其是為節能,屋頂、天花板、隔間牆等部位,應盡量選擇輕質隔熱建材


  要達到輕量化的目標,之前較常用的方法是在牆體填充保麗龍顆粒,但這顯然不符合環保要求,且保麗龍顆粒在灌漿作業時易上浮,造成牆體各部位品質不均一隨著循環經濟浪潮興起,我們很高興看到許多業者拿廢棄物來生產輕質且兼具隔熱效能的再生綠建材,為建築物的低碳與安全做出最佳貢獻。


  以利用爐渣、煤灰、廢玻璃等廢棄物生產的輕質粒料來灌漿,或使用經發泡程序製造的輕質混凝土磚,皆可直接做為牆體材料。輕質建材由於內部為多孔隙蜂巢式,除比重輕外,更兼具隔熱、隔音等性能。最重要的是,這些都是巧妙發揮回收材料的特性,而獲致原生材料無法達到的功能,並具有資源循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環保效益,且更有利於建築物的安全,這些優質再生綠建材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Comments


©2021 by 再生綠建材產業推動聯盟.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