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光靠綠能? 循環經濟補缺口
- 佳吟 賴
- 2023年10月2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作者:陳文卿/台灣資源再生協會常務理事、再生綠建材產業推動聯盟召集人(新竹市)
淨零碳排是當今全球最重要的環保議題,可是如何達到淨零,大家往往光從能源策略角度思考,而談能源又過度將重點擺在再生能源上。最明顯的是,賴副總統日前提出「淨零轉型五大策略」,談到要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並將重點放在發展多元綠能,加速地熱、氫能、生質能與海洋能等前瞻能源上。此對達到淨零的目標,周延性顯然是不足的。
依據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二○一九年針對全球性減碳策略的研究,發現包括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低碳運具等能源策略,約可減少總碳排五十五%。剩下四十五%減碳缺口,必須相當程度倚重循環經濟策略才能補上。
藉由資源的循環利用,將可減少天然資源使用與減少廢棄物產生,因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而具有「三減」效益。尤其是對於占全國總排碳量約三成的營建部門而言,藉由使用循環建材來降低碳排,更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以水泥而言,依環境部的排碳資料,生產波特蘭水泥原料,包括開採及製造,每噸水泥二氧化碳排放量約九百八十公斤;但在維持混凝土強度不變的前提下,若將混凝土中的水泥,部分改以電廠飛灰或煉鋼廠爐石粉替代,碳足跡僅約五十公斤,相差約九百卅公斤。全國每年水泥使用量約一千兩百萬噸,假設再生材料替代率廿%,每年就可減少約兩百廿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減碳貢獻十分顯著。最重要的是,這些替代材料之成本遠比水泥低廉,充分發揮循環經濟的效益。
資源循環是循環經濟的重要手段,但二者最重要的差異是,
資源循環是當廢棄物產生之後,設法回收來再利用;可是往往回收再利用的產品與市場需求有落差,以致徒勞無功,甚至因缺乏經濟效益而必須靠補貼手段才推得動。
循環經濟則是從產品開發階段就思考使用永續性原料,因此不虞無市場通路。以興建低碳綠建築而言,在規畫設計階段就要求使用永續循環綠建材,市場需求明確,就可以鼓勵業者努力使用循環材料生產綠建材。
循環經濟最重要的精神是以經濟手段帶動資源循環, 並藉由資源循環達到淨零排放目標,創造經濟與環境雙贏,這才是未來大家應全力以赴的地方。

Comments